返回

北上广“抢人”定位“高精尖”

类别: 2018-05-07

中国城市报 孟航

  5月2日,上海十家单位在上海市公安局签署《上海市出入境聚英计划》,根据该计划,上海将为“顶尖科研团队”中的外籍核心成员申请永久居留提供便利,对全球外籍优秀毕业生来上海发展,上海也将提供类似便利。

  会签仪式前,上海市公安局举行了外籍人才颁证仪式,为曾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华东理工大学客座教授费林加等4名外籍高层次人才颁发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为第一批适用上述三项科创新政的3名外籍高层次人才颁发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和居留许可。

  据悉,公安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18年1月共同推出了“上海出入境聚英计划(2017—2021)”。根据“聚英计划”,每年将陆续出台一批出入境政策在上海先行先试,重点吸引国家急需、紧缺的高端外籍人才。

  2018年推出的出入境新政有三项:一是为顶尖科研团队中的外籍核心成员申请永久居留提供便利,依据该项政策:顶尖人才也拥有了外国人永久居留的推荐权,可以推荐6名科研团队成员申办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二是允许在“双自”和“双创”外籍人才兼职创新创业,该项政策突破了外籍人才只能在一家单位工作的限制,也为用人单位聘用外籍人才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储备和选择;三是为全球外籍优秀毕业生来沪发展提供长期居留和永久居留便利,依据该项政策:国内重点高校的国际学生或者境外知名高校的外籍学生,在上海找到工作之前,需要实习或创业的,可直接凭毕业文凭办理2年期居留许可;工作满3年的,还可申请永久居留。

  随着“抢人”战的升级,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也纷纷“放下身段”。但与其他城市稍有不同,一线城市由于已经具有一定的人口基础,近期出台的引才新政更着眼于“高精尖”人才。

  3月26日,上海出台了《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提出高峰人才及其家属、核心团队成员及其家属可以直接办理上海市户口,并在租房、购房、经费保障、养老及医疗保险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日举行的上海市人才工作大会也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就是上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特别是卓越人才”,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北京市于3月21日印发《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一经发布便备受外界关注。该方法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不拘一格地为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创新主体引进紧缺急需人才”。

  与上海的政策类似,北京的人才引进也聚焦在重点领域,提出加大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金融、体育、教育卫生、高技能等7类人才的引进力度,引进的人才可以落北京户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随调随迁,对特别突出的人才放宽年龄限制。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4月27日公布,2018年着重推进三大引才“计划”:“红棉计划”“岭南英杰工程”和“菁英计划”,增加人才集聚效应,提升广州城市竞争力。

  据了解,“红棉计划”鼓励海外人才来穗创业;“岭南英杰工程”则聚焦国内高科技人才,在培养期内,对第一、第二梯队的每名后备人才,广州市财政每年度分别予以不超过人民币40万元、25万元的经费资助;“菁英计划”则预备选派一批优秀青年人才留学培养,为广州发展储备人才。

  据了解,“红棉计划”鼓励海外人才来穗创业;“岭南英杰工程”则聚焦国内高科技人才,在培养期内,对第一、第二梯队的每名后备人才,广州市财政每年度分别予以不超过人民币40万元、25万元的经费资助;“菁英计划”则预备选派一批优秀青年人才留学培养,为广州发展储备人才。

  上海市人口学会副会长郁鸿胜认为,人才有分流的概念,城市对高端人才吸引的领域有所侧重。城市产业跟着城市功能走,人才跟着城市产业走,城市功能定位决定城市的人才定位。上海吸引人才的重点领域是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紧密相关的。

  但郁鸿胜也强调,人才没有梯度的划分,并不是高端人才就流向一线城市,次高端人才流向二线城市,只要适应了该城市产业发展的需要、对当地产生实用价值的,都是“人才”。